第(2/3)页 直到后撤十余里,再没有看到追兵出现后,他才松了口气。 “要不是本官发现的早,及时下令撤退,今日必遭叛军埋伏,幸甚幸甚。” 他身后喘着粗气,差点没跑断气的士兵要是听见这话,估计当场就得哗变! 娘的,老子在大营待的好好地,连铺盖都没放下,就被你撵出来跑了个负重马拉松! 这他娘的敌人面还没见到,挨了几炮就又回来了? 你到底图了个啥? 更让人无语的是,就在刚刚陈性善下令撤退的时候,朱高煦部借势发动反击,准备吓唬吓唬他。 结果没想到直接俘虏了五千多人.... 这陈性善哪里是来追杀的啊,这分明是来送温暖的啊... 就连远处的徐辉祖和郭英收到消息后,也纳闷了。 难道,这陈性善也是‘自己人’? 怎么满世界都是‘自己人’? 朱棣在道边留的那一千多人,不过是用来掩护朱高煦安稳撤离的,本就没打算和陈性善交战。 他们带来的炮本不多,刚一见面就消耗了几近一半的炮火。 领头的千户本准备丢完剩下的炮弹就撤退,可没想到对面那十万来人居然跑的比他们还快? 千户都傻眼了。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,朱高煦已经命人就地反击。 可没想到仅仅千余人的一个反冲锋,对方竟然连打都不敢打,一个个跑的比兔子都快? 顺手,还留下了五千多来不及跑的俘虏... 这操作,直接给朱高煦整不会了。 但送到嘴边的兵源,朱高煦不吃掉都对不起自己。 这可不是明末的军户,一个个像破落户似的,战斗力还不如百姓。 这可都是正儿八经,极具战斗力的大明卫所兵! 但既然这些士兵这么有战斗力,为什么轻易就投降了,连反抗都不反抗? 究其原因,士气。 士气来源于两个方面,对胜利的渴望,以及充足的粮饷。 明军不过万,过万不可敌。 但自靖难开始以来已经年余,在李景隆的‘神操作’下,这些士兵哪打过一场胜仗? 他们最接近胜利的那一次,是围攻北平城的时候。 结果呢? 第(2/3)页